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突出障碍,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成为一个备受各方关注的话题,也是最令各地政府特别是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政府部门头疼的问题。作为浙江省经济相对落后的衢州市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从二○○三年开始,衢州市开始酝酿发起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发动全市各涉农部门,积极动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了针对当时市场上比较继续的行业的专门培训,综合城市生活的各种日常知识,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初级培训。而后有根据农民的不同文化水平和求职需求,开展了三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培训工作,经过培训的农民再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变的顺畅多了,工资水平和就业的稳定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了普遍把群众的素质提高,更方便农民的就学,衢州市采取市场化的操作手段,动员各类培训机构,送教下乡,把技术和技能培训送到农民的家门口,田间地头,成为了衢州市农村一个独特的风景。
周樟春是龙游县一个地道的农民,家里负担比较重,为了解决父亲的治病需要和孩子上学的费用,周樟春不得不利用各种农闲时节去打一些零工。尽管这样的生活很累,周樟春还是没有挣回多少钱。这时,衢州的农民素质工程开始实施,周樟春参加水电安装的初级培训,
没有想到从此,周樟春一发不可收拾,他相继参加了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培训,职位也相应的从小工升到了企业的管理层骨干。
《找工作》栏目特别邀请了衢州市委书记厉志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张车伟副所长共同就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农民素质的提高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播出时间:2006年1月10日
责编:福伟